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文艺思想
当前页面  /  首页  
《荀子•成相》篇作者为荀子新证一、否定派与肯定派-姚海涛
发表时间:【2021/9/8 20:55:35】 浏览次数:2174次
《荀子•成相》篇作者为荀子新证
姚海涛1
[收稿日期:2021-03-01
作者简介:姚海涛(1981—),男,山东高密人,副教授,主要研究荀子哲学。](青岛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山东青岛 266106)




摘  要:围绕《成相》篇作者是否为荀子本人,近代学界有肯定派与否定派。从《荀子•成相》篇名解析入手,梳理评点历来注家之说,考析折衷其意义,以定“成相”基本意涵为多义蕴的混合体。从证据排除、思想内证、文本自证、内容涉列、《左传》之传、文体辞气六大方面进行举证以明《成相》篇为荀子自著。《成相》篇目体裁、篇目次序、荀子晚年身体状况猜测均不构成非荀子作之证据;此篇可寻绎出荀子独特思想、专有名词与墨子批判若干;本篇有荀子原创性、专有性、标志性话语若干;该篇所载事件、时间、人物均与荀子年代无违和之处;蒐集是篇所传《左传》史事、语词以及与《荀况集》及其他可能之关联以证与荀子之关系;乃篇程式、风格、辞气皆似荀子所作。在无新文献材料的当下,此六个方面可以证明《成相》篇为荀子晚年废居兰陵时,仿民间乐歌形式创作的政治寓意深厚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荀子;《成相》;新证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先秦典籍,时代愈古,问题愈多,辨析尤难。《荀子》一书,先秦旧典,刘向纂辑,杨倞首注。有清一代,注家毕集,陈汪刘郝,王谢俞卢。王氏先谦,《荀子集解》,嘉惠学林,网罗众疏。可见,此书传承有序,未可轻疑。从刘向《孙卿书录》“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 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656页。另,文中所引《荀子》原文,皆出是书。后仅出《荀子》篇名。]的话语来看,《荀子》一书此前虽未可径云已成书,至少有单篇传抄与流传的一段时期。否则,无法解释何以出现如此多的重复之篇。刘向校雠定著《孙卿书》三十二篇,为《荀子》书一大功臣。其后,“有人将三十二篇分为十二卷,十二卷本遂取代三十二篇未分卷本。[ 高正:《荀子版本源流考》,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111页。]”这便是刘向校定三十二篇本系统之后的十二卷本系统。中唐杨倞注荀,又改十二卷本为二十卷本,并定名为《荀子》,为《荀子》书又一大功臣。后《荀子》版本虽多,但皆以二十卷本流传。乾嘉以还,注者甚夥,功于《荀子》者众。众人拾柴火焰高。于是,《荀子》这一难解之书,得到显扬光大,为其进入近代学术视野铺平了道路。《荀子》与荀子之关系亦随之而来,争议遂起。汉世整理先秦典籍之时,为方便起见,诸子旧籍之名往往与作者一同。此种混而为一,给后世争议埋下了伏笔。如《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管子》等书皆属此例。近代以降,疑古风行,今本《荀子》三十二篇作者归属问题,竟成聚讼纷纭、人言人殊之势。尤其当涉及到第二十五篇《成相》时,因此篇所处位置、文本体裁、思想内容等,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致说来,学界围绕《成相》篇作者是否为荀子本人,出现了不可调和、彼此对立的两派:否定派与肯定派[ 若全面言之,于否定派与肯定派之外,当还有折衷派,或谓之谨慎未表态派。由于此派态度含糊,不明言何人所作,不列证据,故无法反驳其观点,兹不将其列入。另,如今不少网站将《成相》篇仍归属于先秦佚名诗人《成相杂辞》,将《汉书·艺文志》所载《成相杂辞》与《荀子·成相》混而不分,说明至少在大众普及层面,此篇作者问题仍然含混,亟待厘清。如古诗集网:https://www.gushiji.cc/gushi/42600.html、古诗文网:https://www.gushic.com/shiwen/514.html、中华好诗词网:http://www.haoshici.com/4cf1z64.html。]。近代疑古派基本否定其为荀子作品,而时人则基本肯定其为荀子晚年作品。以下撮其要者,略作梳理说明,为进一步提出此篇作者为荀子之新证作一综述与铺垫。
一、否定派与肯定派
(一)否定派
否定派主要集中在近代民国学术之中,实以胡适启其端,而后杨筠如更至于登峰造极。胡适认为,“大概《天论》、《解蔽》、《正名》、《性恶》四篇全是荀卿的精华所在。其余的二十余篇,即使真不是他的,也无关紧要了。”[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29页。]胡氏采取怀疑加放任的态度,仅从三十二篇中捡出四篇荀子精华之作,而将包括《成相》篇在内的二十八篇内容轻松放过。张西堂将《荀子》分为六组,认为《成相》与《赋》两篇本与儒家之孙卿子无关。
杨筠如以“《成相》一篇,旧次在第八,为什么会用韵文?这明明已是《汉书·艺文志》中间汉人的《成相杂辞》,与荀子毫不相干的东西。”[ 杨筠如:《荀子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6页。]进而得出,刘向“将《成相》次为第八,似乎那时的《成相》不是赋的体裁?我疑原来是说人主用相的事,比如《君道》说:‘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王霸篇》说:‘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荀子主张人治政治,所以很重视宰相的得人,大概是原篇已亡,后人拿《成相杂辞》来补充的。”[ 杨筠如:《荀子研究》,第29-30页。]仅从体裁角度就断然否定其为荀子作品,杨筠如氏确实疑古过勇。其对《成相》篇与《成相杂辞》之间关联未加考辨,遽下定论,实在不妥。而在其《荀子研究》书中《荀子书的伪证》一节[ 杨筠如:《荀子研究》,第14-21页。],疑古之偏执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加之无端猜疑,几乎到了否定《荀子》与荀子相关的地步。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无端怀疑猜忌,于学术无补,于问题解决有害无益。结合其对《荀子》与荀子关联基本否定的态度,可知其说实苛严而无道揆法守,故万万不可从。
(二)肯定派
肯定派阵营庞大,名家众多,代表人物从南宋朱熹到清代郝懿行,再到郭沫若、杜国庠、梁启雄、龙宇纯等人。郭沫若将荀子卒年定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其领略过秦政的横暴,并举《成相》篇中语以明之,“例如‘春申道辍基毕输’是说楚国因春申君之法废止而国以灭亡。又如‘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则是说秦奉墨道而黜儒术。”[ 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47页。]其论荀子卒年过晚,当有可商榷之处,但其认为《成相》篇为荀子本人所作的观点则昭然若揭。
杜国庠曾对《成相》篇做过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撰作《论荀子的<成相篇>——介绍二千余年前的一篇通俗文学》[ 杜国庠:《杜国庠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58-183页。]和《从荀子的<成相篇>看他的法术思想》[ 杜国庠:《杜国庠文集》,第184-190页。]两篇文章。尤其是第一篇文章在学界反响巨大,对于扭转《成相》篇作者认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杜先生不但认为其为荀子作品,还以之为材料根据,从中挖掘荀子法术思想。其论证从“内证”“所表现的当世的政治学术的情形”“社会背景”“若干旁证”(胡适所谓的四篇荀子精华)四个方面展开,结论是《成相》为“荀学的纲领”,与清代学者郝懿行认知高度一致:“(荀子)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 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第21页。]岂止与郝懿行一致,和南宋朱熹亦同其途辙:“(荀子)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耳而诲之,故作此篇。”[ 转引自王天海:《荀子校释》(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77页。]近代历史学家杨宽在其名作《战国史》书中有《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一章。其视《成相》篇与《赋》篇为荀况创作的赋曲,充分肯定并表彰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62-664页。]。
梁启雄从文学与政治作品的角度认为,“《荀子·成相篇》在体裁上是采用《成相杂辞》的文学程式,在内容上是撮要钩玄地表达他(引者注:荀子)的政法思想,是一篇充满着政治意味的文学作品。”[ 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42页。]值得一提的是,梁启雄《荀子简释》所释《荀子》三十二篇,仅有《非相》《君子》《成相》《赋》《大略》《宥坐》六篇后有说明性文字,尤以《成相》篇题文字最多,且明确表明此篇作者属荀子。其他篇题基本引述前人观点而不涉及作者问题,更无个人倾向性观点。可以说,自郭沫若、杜国庠、梁启雄之后,认《成相》篇作者为荀子者,渐占上风。
龙宇纯先生撰《荀子真伪问题》一文,经论证后认定“《荀子》一书,除修身篇‘天其不遂乎’一语可疑,而‘天’字可能为‘夫’字之误而外,其余学者疑为伪作者,或则仅是章节的错乱问题,或则由于论者对于荀子之一知半解,全书实并无伪作痕迹。”[ 龙宇纯:《荀子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第53页。]龙先生荀子研究对于走出对《荀子》文本的疑古过勇之风,力度与影响皆大。廖名春先生在其大作《荀子新探》中专撰《著作考辨》一章,对杨筠如、张西堂诸人所怀疑、否定的荀子有关篇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 廖名春:《荀子新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5-62页。]其以荀子写作时期分类,将《荀子》篇目厘定为三个时期。其论甚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可参阅。
日人学者佐藤将之将《荀子》文献与荀子思想的关系进行梳理,列出了研究者关于《荀子》一书是否代表荀子本人思想的五种观点,认为其中有四种观点“或多或少都受到当时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的学术氛围之影响。”[ 佐藤将之:《荀学与荀子思想研究:评析·前景·构想》,台北:万卷楼,2015年,第49-58页。
此观点另见于佐藤将之:《参于天地之治: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起源与构造》,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第37-45页。]影响最大者便是二十世纪初古史辨的疑古思潮。佐藤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必然将包括《成相》在内的所有《荀子》篇目纳入研究范围。这既是走出疑古之风的理论需要,也是新时代推进荀子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综合以上观点可见,《成相》篇作者问题经历了由怀疑到肯定的历程,尤其是近年来认为此篇是荀子本人自著的学者越来越多。毋庸讳言,此篇作者问题还需要继续讨论。近年来,又有学者旧调重提,认为《成相》非荀子本人所作。如张小苹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成相》非荀子所作,并推测《成相篇》应是荀卿弟子所作[ 张小苹:《<成相篇>非荀作考》,载《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138-144页。对张小苹所提出的三大证据,在“新证”部分将随文予以反驳回应,详见后文。]。
由于去古既远,若要搞清楚《成相》篇是否为荀子所作,确实存在颇多困难。比如荀子生卒年问题,即是其中一大困难。一些问题短期内又无解决之可能。故要想从确切的时间角度立论则不现实,只能从《成相》篇内部打开缺口以立论。因《成相》篇篇名涉及到此篇体裁、内容等问题,对于从文学演进角度进行合理推测,以确定作者所处时代有着重要意义,故不可不详言之。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14001315号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