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思想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思想研究
荀子艺术观的现代审视
发表时间:【2014/7/19 9:30:21】 浏览次数:4702次

刘志轩

     编者:目前我们正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8·19”重要讲话,读一读荀子的《乐论》,了解一点荀子的艺术思想,或许会有些帮助。
    荀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学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艺术思想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荀子有一篇文章名字叫《乐论》,是专题论述音乐的。在战国时代没有戏剧,更没有电影电视,音乐是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从荀子对音乐的评论里就可以看到荀子的艺术观。
    荀子的这篇文章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艺术起源于生活
    艺术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是艺术的根本问题,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够明白艺术究竟属于谁?
    荀子这样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他认为,音乐,就是快乐,这是人表达情感必不可缺少的。
    荀子又说:“乐则必发于声,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人心中快乐,就必然要发出声音,表现于人形体的一动一静。而人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情,就通过声音和形体的动静,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全部表达出来。
    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艺术来源于人的情感抒发。人因为快乐,高兴,就要发出声音,产生动作,这就有了音乐和舞蹈。荀子将艺术的产生与人的生活需要,情感的表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艺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根之木,它是人的情感在用语言表达不足的时候,就要产生出一种升华,一种用音乐和形体来充分表达情感的升华了的语言。也就是说,艺术的语言来源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是人的情感的扩张、外化。
    主张艺术反映生活,还是主张艺术脱离生活,这是唯物主义艺术观和唯心主义艺术观的根本分歧。《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的一部文学精品。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唯心主义艺术观相当盛行,当时流行着许多违背生活真实、因袭旧套的才子佳人小说。脂砚斋对这类小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曹雪芹反对这种脱离生活的胡编乱造。但是,曹雪芹也不赞成说《红楼梦》写的就是他自己,他的小说不是什么真人真事的实录,他在书中很明确地告诉人,他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曹雪芹的主张是写作从生活出发,对生活的真实作艺术的概括和加工。
    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荀子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     
    其二,荀子不把艺术看做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认为艺术是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音乐、艺术从源头上就是在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产生的。所以,艺术就不仅属于少数贵族,更属于人民,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    
    现在有一种非常时髦的观点,叫做唯美主义。他们认为,美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绝对的价值。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有的画家、音乐家把唯美主义奉为信条,他们声称,他们创作的作品就不是给现代人看的。他们以大家看不懂他的作品为荣。
    我有一位老朋友叫汪易昜,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老画家。他在八十年代创作出一种狂草人物画,把中国书法的狂草笔法用于绘画。他画的李白醉写、钟馗、八仙图,都很有个性特征,名扬海内外。有人评论他的画是唯美主义的,可是他自己不承认。他说他的画是他人生情感的结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用他的心灵和人格力量画出来的。
    认为艺术是属于少数人的,还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这是在艺术属性上的一个分水岭。
    第二,艺术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
    荀子关于艺术的第二个观点是,艺术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
    由于对艺术起源的认识不同,对艺术的功能问题,历来的认识也很不相同。一种认识认为,艺术只能是艺术,它只表现个人的情感,不能带有任何的功利性;一种认识认为,艺术不能离开社会和时代,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政治的、人文的特征。艺术来自人民,就应该归人民享用。
    在荀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对于艺术的功能各个学派的认识也极不相同。
    墨家学派反对音乐和艺术的社会功能,反对一切艺术活动。墨家认为,艺术活动不仅不能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还会劳民伤财。因为,搞艺术活动,就要花钱买乐器和服饰,这是浪费;演奏音乐,表演艺术,就要用人,还要许多人坐下来听、来看,要占去很多人的时间,要停下手中的工作,耽误生产。所以,搞音乐和艺术是个错误。不仅不能生产粮食,还要浪费人力和钱财。
    杨朱学派和墨家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生活在世上,应该“贵己”,充分享受快乐。王公贵族出身的魏牟和它嚣说,人要放纵性情,为所欲为,尽情的欢乐,不受任何约束。
    荀子既反对墨家的音乐和艺术无用论,也反对杨朱学派的放纵主张。他提出了另外一种主张。
    荀子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荀子认为,音乐和艺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化人”,而且很迅速。
    荀子又说:艺术“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荀子认为,音乐和艺术可以让人的心底善良。还可以“移风易俗”,改变社会的风俗面貌。
    荀子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作为对他观点的佐证。他说,听了雅乐、颂乐,心胸就宽广;身穿铠甲,头戴铁盔,内心就激扬;装扮起妖艳的容貌,唱着靡靡之音,内心就淫乱;头戴礼帽,身穿礼服,唱着高雅的曲子,内心就庄重;凡是邪僻音乐流行的地方,歪风邪气就形成风气,人的行为就放纵散漫、卑鄙下贱,社会祸乱就不断发生;而中正的音乐感动了人们的地方,美好的风气就形成气候,社会就安定。     在荀子看来,艺术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人民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他甚至于把音乐与艺术的作用提高到关乎国家兴亡的高度。他说,“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就是说,端庄的音乐废弃了,邪僻的音乐兴起来,这是关乎国家遭受危亡、削弱、欺侮、耻辱的根本大事。     荀子的这些话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过项羽听见四面楚歌,恸哭流涕,丧失了斗志,最后自刎乌江。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的战士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向日本侵略者冲锋。我们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下了人民的江山。
    这些历史的生动实例都可以充分证明,荀子讲的音乐和艺术“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有一种观点,只强调音乐和艺术的娱乐性,排斥和否定音乐和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和艺术一旦具有社会功能,就不再是艺术。变成了政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一种谬误。
    多年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很受宠。可是好莱坞的每一部电影宣传的都是美国的价值观。大家都喜欢看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回美国了!”这句话让人记忆很深。它内涵着一种潜在的思想,告诉人们,美国是人间的天堂。
    美国电影基本上是一种模式,每部影片都要塑造一个具有美国价值观的英雄。这个英雄遭受七灾八难,最后都要取得胜利。这位英雄的胜利,是个人的胜利吗?不是,是美国价值观的胜利。这是娱乐吗?不是,是政治。不过,美国的电影好在他们用非常精美的包装,把政治包裹在艺术里面。
    从美国电影我们也可以学到东西,我们的一些作品太直白、太浅薄,不好看,缺乏艺术性。
    我们要发展繁荣自己的文化艺术,必须吸收其他文化艺术先进的、科学的、有益的成分,经过消化吸收,创造自己民族艺术的精品。     但是,目前有一些现象让人担忧。
    有一位研究艺术的专家这样说,现在的文艺娱乐节目,有的单纯追求性感,很少营造美感;有的专注于声色欢娱,远离了魂魄的熔铸。这是十分危险的。尤其那些躲避崇高,远离教化,恶搞经典,消解美好的所谓文艺创演,应当予以唾弃。
    我们应当记住荀子讲的文化艺术“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文化艺术,在娱乐人的同时,应当提升人、培养人,滋润人的心灵,涵养人的情操,产生正能量,发挥正确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三,必须制定正确的艺术管理政策
    荀子的第三个观点,是必须制定正确的艺术管理政策。
    在艺术管理上,荀子既反对墨子的取消派,也反对它嚣和魏牟的放纵派。他主张因势利导,让人们接受正当的、高尚的艺术影响,树立健康的社会风气。     
    荀子在他的《乐论》里说,“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这就是说,荀子认为官方要出台政策和法令,对音乐和艺术要进行审查和赏罚,明令禁止淫乱的音乐,还要顺应时世的变化,随时修订音乐篇章,使那些外来的风俗习惯和邪僻的音乐不敢扰乱雅乐。这个任务由谁来做呢?这是主管音乐和艺术的官员——太师的责任。
    荀子要求官方采取的这些措施,既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也有因势利导的方法。“以时顺修”,就是伴随时代的变化,因势利导。“审诛赏,禁淫声”,就是严格把关,采取措施扶持和鼓励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艺术,限制和禁止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艺术,为树立社会正气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而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外来的文化从四面八方涌进国门,同时,也涌进来一些垃圾、毒品。我们文化圈内的人,有的为了金钱和扬名,玩儿低俗,向黄色靠拢。有些所谓的新潮理论家,为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制造理论根据。这些低俗的文化和理论迷惑了一些人,培养观众低俗的文化趣味,把年轻一代引向歧途。群众意见纷纷。
    最近,《人民日报》发出声音,批评文艺作品中的“去英雄化”倾向。有些文艺家用“人性化”来否定塑造英雄人物,认为只有给英雄人物加上一些污点才是真正的英雄。有些作品里的英雄成为小丑,“审丑”成为一种时尚。
    电视剧《甄嬛传》的收视率很高,甄嬛本来很善良,面对尔虞我诈的宫廷,她不得不抛弃善良,用比恶人更恶毒的手段害人,这种写法好像很真实,也很解恨,但是它给人的警示不是坚守善良,而是好人不能当,只有比坏人更坏才可以生存。《人民日报》将《甄嬛传》和坚守善良品格的《大长今》比较,认为《甄嬛传》不是一个引人向上向善的好作品。
    读了荀子的《乐论》,令人感触很深。社会思潮好像沙尘暴,它卷着沙子,漫天飞舞,会让人一时辨不明方向。欣赏文艺作品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荀子所在的战国时代,多种思潮横生,东说一个理,西说一个理,哪个正确,没有人做评判,只能靠自己去选择。
    当了官的士人(知识分子),有的卑鄙污秽,下贱捣乱;有的恣肆放荡,贪财图利;有的不讲礼义只热衷于权势。
    没有当官的士人,没有知识却标榜自己有知识,贪欲无度却佯装不贪欲,行为阴险肮脏而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很谨慎诚恳,把不顺从世俗作为自己的习俗,自命不凡、趾高气扬。
    荀子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荀子到处游说的目的不是为谋取官职和财富,更不是游吃骗喝。他是推行自己的治世主张,为社会谋幸福。     战国末期儒学无人理睬,人们热衷于墨家、法家的理论。荀子不跟风,自觉地担当起拯救儒学的责任,敢为异说,致力于儒学的理论创新。数十年后,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最终成为中国惟一被尊崇的学派。衰败的儒学,因荀子的担当而复兴。
    为什么荀子能够这样做?我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荀子能够冷静地独立思考、不跟风,不同流合污,这是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
    所以,我们学习荀子,荀子独到的理论思考值得借鉴,荀子的人格精神更可敬佩,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清醒头脑,认清方向,才能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14001315号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