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名家名作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家名作
刘志轩对荀子思想核心“礼”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1/4 17:18:15】 浏览次数:1163次
对荀子思想核心“礼”的思考
作者:刘志轩


首先,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要讲荀子的《礼论》,简单的说,“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理念。

我们已经学习过荀子的许多文章,每一篇文章都个有主题。但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礼”。《性恶》篇,

荀子讲的是“礼论”的哲学基础。《劝学》篇则是讲“礼”的修养方法,在荀子看来,人兽区别的标志就在于人的行为是否合

乎礼义的规范,能不能将行为合乎礼的规范,主要靠学习,所以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

不可以已”;

我们学过的《议兵》,是荀子把“礼”应用到军事上,用兵打仗靠的是什么取胜?主要靠的是君王的“道”,也就是君王打

仗是不是符合“礼”,合乎道,合乎礼,就能够“一民”,让老百姓一同拥护去支持战争。

《天论》篇是讲人与天之间的“礼规”。人的行为应当符合天的规律,而不能违背天的规律;但人也不要畏惧天,“天行

有常”,人对于天的规律,也不是被动的,可以“制天命而用之”。《非十二子》这一篇更明确,荀子对十二子的批评,

依照的原则就是“礼”,讲这十二位哲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不符合“礼”的要求。《荣辱》篇讲如何区分荣和辱?其标

准就一个字“礼”,符合礼的要求就光荣,违背礼的规范就耻辱。

所以,这些文章集中到一点上,都在围绕着讲一个“礼”字,讲“礼”的哲学基础、“礼”的修养方法,礼在政治、军事、思

想和行为上的实践意义。

可是,荀子为什么要创建“礼”的理论,荀子讲的“礼”与孔子讲的“礼”,有什么区别,荀子《礼论》的实质是什么,荀子

《礼论》的现实意义何在,所有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荀子,理解荀子的治世之道,都很重要,我们还没有涉及。

“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荀子还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

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礼”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缺少的学问。

如果说“性恶论”是荀子所有至善治世理论的起点,是荀子思想的哲学基础,那么《礼论》就是荀子研究治世之道所求

得的结果,是荀子研究的至善治世方略的最高原则。我们学习荀子,应该认知荀子的理论核心“礼”,这是一个不能绕

过的问题。所以,今天我将自己对荀子《礼论》的认知,和大家一同分享。





第一、孔子所推崇的礼。

荀子的“礼论”是孔子礼论的继承与发展。荀子与孔子两个人所讲的“礼”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简单的说,

两个人都强调”礼“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不同的是,孔子讲的“礼”是复旧,荀子讲的“礼”是创新。

孔子创建儒学,其核心思想是“仁”。“仁”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也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守的原则。“礼”是孔子为达到“仁”

的目标所采用的方法。

孔子认为,西周确立的“礼”, 是实现理想政治的通衢大道,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从。要在精神上维护宗法等级制度,

行为上恪守自己的名分。

周礼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

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等等。所谓恪守自己的名分,就是

按自己身份做人做事,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认为守好这些规范,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

孔子一生都在为守护周礼奔波。但是因为在孔子的时代周天子已经失去权威,天下分崩离析,华夏大地分裂成上百个诸

侯国,不再遵守周礼的限制,尽管孔子到处一再讲“克己复礼”,但是喊破喉咙,说破嘴唇,也没有人听。

孔子儒学兴盛的时候弟子三千,以后逐渐减少。孔子死后儒学日趋败落。没有人接受,最后衰败到像墨子挖苦儒学说的,

儒家弟子成了在坟头上帮人念经、唱歌的要饭花子。



第二、荀子倡导的“礼”。

荀子是儒家弟子,他认为,孔子倡导的儒学,倡导的核心思想“仁”和“礼”,是正确的。只是时代变了,不能够再倡导回

复“周礼”了,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将“礼”的内涵和外在形式都作出时代需要的变化。荀子对“礼”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形成了荀子独特的、有别于孔子的一套关于礼的理论。荀子不是要求恢复“周礼”,而是要建设新时代的“礼”。孔子

与荀子对“礼”的解释,一个是恢复,一个是创新,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荀子从“礼”在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开始研究。荀子的《礼论》开篇就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意思是说,礼是怎么来的?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

望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寻求,寻求没有度量分界,就不能不争,争就发生混乱,混乱导致贫穷。先王厌恶动乱,

于是就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寻求,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得不到,

物质也不会因为过分的给予而匮乏,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就是“礼”出现的起因。

欲望,是人的本能。人最基本的欲望是生存,而后随着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还会生出各种需求。可以说,生命不止,

欲望不止。

荀子说: “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荀子《正名》)。当了皇帝,应该说什么样的享受都享有了,

还想什么呢?史有记载,有了三宫六院,皇帝依然不知足,还要偷偷到妓院嫖娼。

现在有一个人这样说自己,他儿时的欲望是能够有一堆属于自己的玩具,上学之后的欲望是不用听课照样有好成绩,进入

社会的欲望是找一个轻松高薪的好工作,娶一个漂亮老婆。进而想能有点权力,再进一步能发个小财,如有可能,再发个

大财。这个人讲的自己的欲望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地位的改变,本身的欲望也在改变,内容在增加。此人所讲的个人

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

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人是吕不韦。吕不韦是魏国濮阳的大商人,他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从濮阳跑到邯郸。邯郸在战国时期

已经是著名的商业大都会。吕不韦安心做买卖,他认为拥有一个国家要比做买卖利润大百倍。所以,就把自己已经有了身

孕的爱妾送给秦国在邯郸做人质的公子异人,不久果然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认为自己的

愿望实现了,卖力为儿子扩展天下。可是儿子亲政之后,第一个要处置的就是吕不韦。吕不韦被发配到四川,半路上自

己喝毒药酒死了。

吕不韦给予我们的启示太大了。第一个就是人的欲望无尽头,贪得无厌。第二个就是欲望给人幸福,也给人痛苦。

可以这样说,欲望是获取幸福的动力,又是幸福的敌人。人类数千年来,世界无数次的大小战争,包括第一次、第二次

世界大战,说到底,哪一次战争都是欲望之争。为了一时的欲望破坏了长久的幸福,留下了不尽的灾难。直到今天,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七十多年,二战的阴影还影响着全人类的思想与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连续打了五年。主要原因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对瓜

分世界产生了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对瓜分的结果不满意,要

重新瓜分世界,就爆发了一场世界级的帝国主义大战。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结为同盟国阵营,英国、法

国、俄国和意大利结成协约国阵营。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

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爆发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帝国主义之间的各种矛盾

一个也没有解决,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

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亦可称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

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进

行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

全统计,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打了十四年仗。参战兵力,中国560万

人,日本410万人,中国伤亡3500万以上 ,日军伤亡130余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

而告终。

世界经过两次大战,已经接受了深刻的教训。但是战争的阴云还时刻在我们的头上盘旋。因为人的欲望是一个不可拟

的力量。所以,至今各种大小战争依然不断。

如何正确处理好人的欲望,是一个关乎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和谐太平的哲学命题。
数千年来,东西方有社会责任的哲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的欲望。如何才能够有和谐,太平。
荀子所在的战国时代战争频繁,所谓“春秋无义战”,就是两国打仗,没有哪一国是正义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中国的哲学家们为了解决社会和谐问题,对人的欲望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大家都在研究战争发生的原因,如何才能够

避免战争。

战国时代的物质匮乏,这是一个时代局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墨子对解决人的欲望的办法是“节用”。墨子和他的弟子

们身体力行,住在茅草屋里,吃粗米淡饭,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冬天穿鹿皮做的衣服,脚上穿草鞋。荀子批评墨子,

认为单靠节省不能让天下的人富裕起来。天下如果按照墨子的办法治理,人们必然是整天愁眉苦脸的穿粗布衣服,吃恶

劣的食品,没有音乐听,菲薄的奉养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万物得不到恰当的利用,上失天时,下失地利,中失人和,

天下就像火烧火燎一样。尽管墨子和他的弟子身穿短衣,腰扎麻绳,吃粗粮,喝白水,又怎么能让天下人的日子一天比

一天富足起来呢?

老子和庄子的主张是人应该把欲望放下,所谓“无欲”、“寡欲”,倡导要减少或是干脆去掉人的欲望。荀子认为,人的欲

望是人生的本能需求。人的本能需求是不能取消的。

杨朱学派的主张与墨子、老子、庄子相反,他们主张“贵己”、“为我”、“重生”,认为人生的唯一价值就是满足欲望,为

美食、为美色,尽情享乐。孟子说他们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也有人说他们是“纵欲”。荀

子严厉的批评杨朱学派的 “纵欲”主张。说,“顺人之情,必出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这

种“纵欲”的主张只能够让社会产生争夺与混乱。

孔子和孟子憧憬上古时代的井田制,主张“均平”。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均无贫”(《论语·季氏》)。荀子认

为孔子和孟子的“均平”主张也不可行。他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荀

子·王制》)人和人之间有差别,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荀子认为,人追求自己可以求得的欲望,是人情之不可避免。对于人天生的欲望,既不要无端的限制,也不要随意放纵,

更不能人为拉平。应该用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人的欲望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荀子创

建的不同于孔子的“礼”。





第三、荀子之“礼”的内含。

一说到“礼”,好像就是束缚,就是管教,就是条条框框,限制人的办法。其实,荀子所创造的“礼”的出发点是“养”。是“养

人之欲,给人之求” (《荀子·王制》)。

荀子创建“礼”的出发点讲的很明确,是养人的,是给予人的,不单单是为了限制人,剥夺人的天性。

荀子创造的“礼”都养什么呢? 一养人欲,二养人性,三养人境(环境)。首先是尽力满足人的欲望需求,要在物质条件

许可的情况下保证人都能够满足欲望。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得不到,物质也不会因为过分的给予而匮

乏。第二是养育人的道德品性,教化、引导、改变人恶的本性,提高人的素养;第三是养护自然环境,在《富国》篇中,

荀子就提出不要随便砍伐树木,也不要在鱼的产卵期扑鱼,保证人能够在美好的适合人生存耳朵环境中生活。

荀子之“礼”的基本内涵是“分”。武汉大学有位教授叫储昭华,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明分之道》,他把荀子关于“分”的理

论讲的很透彻。荀子用一个“分”字,将人类混乱的世界理顺。荀子说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

子·富国》)。区分出差别,使人各得其所,使欲望有了“度量分界”,无需再去争夺。“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

之谓人伦。”(《荀子·荣辱》)有了参差才能达到整齐,有了枉曲才能归于顺畅,有了不同才能统于一。”这就叫做人的伦

常关系。

有人把荀子的这一观点叫做倡导封建等级,提倡不平等。这个批评我认为是不对的。荀子是说人类社会只有分出差别,才

会免除争夺,这是社会规律。目前的社会能够达到完全平等吗?平等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但什么时候才会有人与人之间

完全平等?荀子讲“维齐非齐”,只有经过不平等才能够达到平等。如今有许多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荀子创建的“礼”要达到的目标是“和”。“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人类要

想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就要实行“分”。“分”才可以出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天的和谐,荀子说此乃“群居和一之道也。”(《荀子·荣辱》)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老子称赞天道的崇高,

批评人道的卑下。荀子说,他所创建的“礼”,是“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荀子·礼论》)

荀子是要改变人的邪恶本性,增进人的善良品德,使得人世间达到仁爱和敬慕的文明,养成奉行道义的美好品性。所

以,荀子倡导的“礼”实行的是“天道”。和老子的思想追求是一致的。                                                                                                                                                                                                                                                                                                                                                                                                                                                                                                                                                                                                              

第四、我对荀子的礼制理论的理解。
荀子的礼制理论超越了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时空,它是整个人类社会应当遵循的生存方式。 

说白了,荀子创建的“礼”就是一种欲望秩序论,是对人欲望的有秩序调节,是对人性的安顿。他是过往两千多年中国

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也是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社会的物质达不

到极大丰富,人的品德、精神也达不到极大提高,所以,人的欲望也只能是部分满足,不可能全部满足。在这个奔向

共产主义的漫长的时间段里,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人的无休无止无边无际的欲望。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社会

混乱。小者争夺,大者战争。要想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怎么办?

荀子给出的解决欲望问题的正确办法是建设“礼制”,根据社会的实际与可能,制定出“度量分界”(包括道德、制度、法

律等),让欲望在秩序下进行。人们追求的物质需求,及自由、民主、人权等精神需求,也都根据社会实际与可能,

在“度量分界”的范围内,有秩序的进行。不可能无“度量分界”的满足任何人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

目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混乱,表面看花样繁多,实则是欲望的混乱,人性的混乱。人的欲望膨胀,信仰迷失,道德沦

丧,为所欲为,“有法不遵”,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所以,倡导礼义,提高道德素养,完善规章制度和

法律法规,让欲望秩序化,就成为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定、条例。比如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

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

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生是美好的,自由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渴望欲望的实现。但是生活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无节制的欲望,无“度量

分界”的欲望,会让幸福变成痛苦,美好变成丑恶。

真善美只能在有序中灿烂。当人人都自觉讲规则,道德自然就兴起。这是荀子设计的建设礼制社会的真谛,也是我们

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幸福生活的真谛。

而今的世界如何?西方学者提出了“全球精神危机论”。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

界的思想上已经进人一个迷茫时期。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

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

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

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我们的习总书记用中国文化提出了一个观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的这一观点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导

人和专家学者的赞赏,

     普遍认为,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持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

度日益增强,需要共同维护的全球性利益日益增多,需要携手解决的全球性挑战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

最为重要的条件是有序。如何有序?遵循荀子倡导的“礼”,也就是欲望秩序论,才可能构建出和谐有序的人类命运

共同体。

如今的世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打造?尤

其是特朗普叫喊“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怎么办?美国四处脱群,只要不符合美国的利

益,美国就不干。所以,目前的世界乱套了,没有秩序了。如何和谐太平?最后只有听中国文化的,听思想家荀子

的,建立大家都共同遵守的“礼”,大家都遵从欲望秩序论,才可以和谐有序。那些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

最后只能是作为人类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败落。

所以,荀子非常了不起,他在两千多年前就把人类世界看透了,把人类走向和谐太平的道理讲清楚了。荀子是中国

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中国人应该为有这样伟大的思想家骄傲自豪!

但是目前我们对荀子的认识还不够。甚至可以说,还不统一。为什么?因为荀子被贬谪了八百多年。孟子的思想根

深蒂固。有人还在顽固的坚守儒家的道统。我们并不是讲孟子一无是处。孟子的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问题是儒家

的道统就像是一道切线,过去把荀子切在儒家门外,否定荀子的一切。所谓“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今天依然有

些坚持儒家道统的学者还固执的站在儒家道统耳朵立场上看待荀子。这是八百年的习惯势力,不好一下子改变。

我过去对于这个道统论的威力也很恐惧,感觉无法突破。如今我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个道统对荀子有害,也很有利。

儒家的道统论更证明了荀子的伟大。

为什么这样说?大家看,道统论是这样说的。唐代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写过一篇文章叫《原道》,提出

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关于道的传授论说,他(韩愈)继承了真正的孔孟之道,是儒学的正宗。

北宋的程颐又在为其哥哥程颢所作的《墓表》中谈到道统时认为,孟子以后,儒家的道统就失传了,直到程颢才接过这

个传统。南宋的朱熹将道统论进一步发展完善,他认为儒家的道统是周敦颐和程氏兄弟上接孟子的,而自己又继承了周

敦颐和程氏兄弟的儒家道统。此后,程朱理学的道统论成为一个精致的理论体系,只有他们才是儒学的历史传承者这个

道统谱系,实际上变成了一部独断的儒学英雄谱,并且成为儒学内部党同伐异的工具。

我仔细想了一想,这个儒学道统谱系,从尧舜禹汤开始,到战国的孟子为止,把一千一百多年的汉唐隔过去,又从唐代

后期的韩愈开始,到北宋的周敦颐和程氏兄弟、南宋的朱熹为止。说这些人,都是孔孟儒学的真正传承者。那汉唐一千

多年的儒学是哪个呢?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个被独尊的儒术又是谁家的呢?是荀子和其弟子们的。是荀子弟子们将荀子

的思想融入汉唐社会,造就了汉唐盛世。

道统论排斥荀子,把汉唐盛世的儒学也排斥了。儒学是汉唐盛世的基础,这个功劳不可能归之于道统论中的英雄们,

只好归之于荀子了。

今天不是谈这个问题的。话就到此为止。我请同志们想一想。孔孟儒学扼杀荀子的道统论,是不是反而证明了荀子的

伟大?荀子在中国历史最辉煌的汉唐时代作出了伟大贡献。是宋代的理学家们排除异己,给荀子记下了伟大的功劳。

以上讲的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14001315号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