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名家名作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家名作
睿智飞越两千年
发表时间:【2014/8/1 14:53:16】 浏览次数:5299次

——《中国·邯郸首届荀子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刘志轩

    2012年5五月中旬,风和日丽,鲜花盛开,太行翠绿,滏河清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十数位著名专家教授汇集邯郸,济济一堂,在“中国·邯郸首届荀子高峰论坛”上,围绕“荀子与当代中国”的议题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气氛热烈。有诗赞曰:
    龙啸龙年龙生风,
    邯山竟相说荀公。
    莫道妙论已久远,
    而今依旧震耳聪。
    一句性恶惊天地,
    千年诋毁辱美名。
    太炎奋笔颂后圣,
    辟出不朽新时空。
    现把诸位专家学者的论述简要综述如下。
    一、荀子与中国历史文化
    荀子对孔孟的超越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中华先生刚从巴黎讲学回来,就匆匆赶到邯郸,在《中国·邯郸首届荀子高峰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说,《荀子》这本书比《论语》、《孟子》的分量要大。孔子出现在春秋末,孟子出现在战国中期,而荀子出生在战国末期。到了荀子时代一定要富国强兵才能平定天下。他关注的时代课题已超过了孔孟时代。荀子认为他要为中国的统一做些思想设计,理论制度设计。荀子是中国统一的理论先驱。荀子的这本书大致有六七万字,涉及到的东西非常全面,也是对原有孔孟思想的超越。荀子具有改革家的气质,是历史的总结者。
    孟子的性善论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主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荀子主张人性恶。我们以前对荀子的性恶论的研究是不够的。应该有一个重新的思考,重新的认识。
    荀子的著作在历史上被淹没了近千年。宋代的理学家排斥荀子,主张让学生不要读《荀子》。在我看来荀子超越了孟子,他的思想具有创新价值。
    用冯友兰的话说,他们在人心的荒原上探索。中国的文化能不能成功,看未来能不能成功,来验证我们这些思想家在人心荒原上的工作。中国文化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
    荀子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名春先生说,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思想与学说,不但在战国秦汉时期显赫一时,对后来的中国也影响极大。荀子的性伪之分、明分使群、天人之分、虚壹而静、兵以壹民附民为本等思想,是荀子对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贡献,他的理论和学说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先辈,而且还在影响着我们,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后辈。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储昭华先生认为,荀子通过吸收包括此前儒家在内的各家思想的精华为我所用,第一次完成了儒家文化的全面综合与统一,将先秦儒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代表着先秦儒家发展的最高水平。

    荀子是一位最为有功于时代的思想家     

    河北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东旭先生说,在战国时的诸子中,荀子是一位最为有功于时代的思想家。他的最大功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当时社会现实出发,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打破学派界限,在评析诸子、融汇诸说、贯通百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起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理论体系;也为儒法两家由对抗走向合流,为礼法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了理论先导。

    荀子最尊崇的是孔子,但他的思想远远超出了孔子学说的局限,尤其与继承孔子“仁学”、主张“德治”的孟子,在诸多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甚至走向对立。如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则主张“法后王”;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则宣扬“性恶论”;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荀子则倡行“霸王道并行”;孟子鼓吹“德治”,荀子则直言礼法结合;孟子主张走“内圣”之道,荀子则行“外王”之路。由此可以看出,荀子之学既不同于孔孟的仁义道德之学,也不同于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而是一种综合性治国学说。
    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在中国传统的法统体系中,历来是阳儒阴法,明儒暗法。荀子的礼法结合、德刑并用、公平执法的理论,实际上一直在指导和影响着中国传统法制文明的发展趋向。所以谭嗣同讲:中国“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

    荀子是一位最具客观、理性品格的思想家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振国先生认为,经世致用是荀子衡量思想学术是否有价值的基本标准。他主张思想学术必须能够对国计民生产生实际作用,承担“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非十二子》)的功能。正是以此为价值取向,荀子撰写的《富国》、《强国》、《王霸》、《王制》等篇章,皆以经邦治世、富国强兵作为思想主旨。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一位最具客观、理性品格的思想家,强调理论要符合实际、认识须付诸实践。他说:“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性恶》)荀子所说的“符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理论要符合事实,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故梁启超称荀子思想与西方的科学精神最为相近,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汉代经师不问为今文家、古文家,皆出荀卿。二千年间,宗派属变,壹皆盘旋荀子肘下。”
    二、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荀子与马克思最接近
    李中华教授说,儒家思想,从孟子后确定了往心性方向发展的传统。心性学代表了儒家这一派对人的主体性,对人的本质,对人的价值的高扬,特别是人内在的道德性。性善论的一个优点就是强调人成圣成贤的心在的根据。孟子讲的十心,恻隐之心,醒悟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不是由外人强加给我的,“我固有之也”。这讲的是人的道德直觉,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有这样的道德直觉。孟子建立的心性的系统,他直接揭示人的道德力量对社会的作用,所以社会的好坏与人心的好坏有巨大的关系,那么把他推广到社会,我们看到儒家强调的是德治。
    荀子讲的性恶论,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人为什么要学习。荀子在《劝学》里讲“君子学不可以已”,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原有恶的东西。成贤成德的过程就是刻苦学习,而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人类对自我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能看到宇宙的光年计算的距离,但对人性的了解还各说各理。马克思主义讲人性,大家知道人性就是人之社会性。实际上要和马克思接近的话,荀子的人性恶是最接近的。荀子认为人性的改造是一个重大的过程,要经过一个“化性起伪”的过程,要通过人的努力才能改变的过程。那么相联系在一起的就要强调老师的作用。荀子强调“师”要比孟子、孔子强调的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师的作用,圣人的作用,道德教化的作用,就是教育的作用。
    要从新发掘荀子思想的意义,确实有必要重新反思传统,要打破原有的为政治的观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荀子的“礼”对现在社会有参照价值
    李中华教授认为,荀子法后王的思想主要是实行中央集权。已经成熟的战国末年的社会,孔孟的政治理论到了荀子,就变成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东西。有了孟、荀、孔子思想才全面。孟子重视内在的心性的修养,人的道德,而荀子重视制度的建设。到汉代儒家董仲舒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后,儒家就变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儒学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就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制度化的东西,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道家、佛家都不具有。所以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呢?在西方也一样。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必须考虑制度,不然这个理论就会被降为局部,而不是全部。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荀子思想如果成为儒家的主流的话,现代中国的情况会不一样。荀子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与西方思想有接近的地方,特别他对礼法的考虑,对社会制度建立的考虑。他强调礼仪是国家的最重要的一个建设。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长云先生说,面对现实的许多问题,荀子的“礼 ”对现在社会具有参照价值。国家的治理从荀学出发,在对社会深刻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对社会的一些治理主张。荀子的主张比孟子更实用,孟子理想主义太多,唯心主义太多。
    吸取荀子与西方“治道”,构建现代中国“治道”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韩星先生说,现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先生提出“政道”与“治道”说。在我看来,“治之道”属于政治哲学,而“治之具”属于制度建构,前者是是体,是本,后者是用,是末。荀子的思想主体是讨论“治道”,其他方面的思想,如我们常常说的哲学、经济、法律、教育、伦理思想,都是为其“治道”服务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或从不同方面说明和论证“治道”。荀子从天人关系、大道自然等较高的理论层次构建“治道”的形而上基础。他从人性论、从人能群等人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论证礼乐对于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整合功能,形成了集大成性质的礼学体系。进一步,他讨论了王道、霸道、王制、富国、君道、臣道等社会理想,社会治理模式、经济政策、君臣之道等的行为准则以及与君主制度相联系的管理、实施权力等具体道术。
    今天,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全面崛起令人振奋。但是,无庸讳言,当代中国的“治道”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有法有术而无善治之道,没有传统的道统与政统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第二,不同层面未能互相融通、协调和配合。
    第三,政府机能僵化,凌驾于社会之上;社会各层面竞争失衡,发展失序,缺乏自治功能,一方面消极被动应对政府,另一方面积极主动谋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造成失衡不公,无序、内耗、浪费、破坏严重。
    第四,民间非政府组织未能充分发育,未能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事事都要自上而下,层层下达。
有学者指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转型,它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深刻变化,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不容否认的是,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国内治理危机: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法制建设危机重重、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党群关系日益紧张等等。治理危机的出现给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有可能把中国带入一个坏的市场经济,甚至有可能导致中国现代化的中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上。这就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政治体制,进行治道变革。
    怎么进行治道变革?
    首先,应该重视对传统治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荀子的思想最有价值的是治道方面,这方面正可以使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体的与西方现代法治为主体的治道进行沟通、接隼。
    其次,确立文化主体意识。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重新予以认识,从而接受传统,承认传统为我们所自有、独有、固有,进而批判传统、超越传统,从而创新传统。由此我们才能够以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系统,与西方文明展开平等而积极的互动与对话。在确立文化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的治道思想和经验,构建中国现代治道体系。
    第三,复兴传统礼乐文化体系和礼治治国模式,并与德治法治密切配合。礼治在中国传统治道当中起着巨大而全面的社会整合作用。在西方文化当中,社会治道体系是以宗教与法律为主体,辅之以世俗道德教育的二元对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社会治道体系是道统、礼乐和法律的三位一体。所以,由礼乐文化推演出来的礼治在德治与法治中起着中道制衡作用
    三、荀子与邯郸
    荀子是赵国都城邯郸人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名春先生说,刘志轩写的文章《荀子籍贯考辩》是正确的,荀子的故里应该在邯郸。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长云先生说,荀子生地问题《史记》说的很明确,“荀卿,赵人也。”《史记》记载了很多将相和名人的出生地。有两种记载方法,一种是直接说他是哪国人,这某国之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某国的首都,比如说“孟轲,驺人也。”“驺”是驺国的国都,孟子是山东邹县人。“范睢者,魏人也。”魏国的国都在大梁,范睢是开封人。“张仪者,魏人也。”张仪是开封人。等等。另一种是谈到这个国家的某某地某某乡人。举例“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史记》记载荀子说是“赵人”,“赵人”就是邯郸人。
他说现在很多地方抢荀子的出生地,有些地方八竿子打不到的就在这个方面做文章,通过宣传力度大,通过钱把假的弄成真的了。这个东西如果不谈的话,很可能人家的就是真的了。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因为他们懂得文化的重要。
    对邯郸的建议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振国 对邯郸提出几点建议。
他说,邯郸首先应充分重视荀子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荀子是邯郸人,把荀子作为邯郸文化名片,顺理成章,应该理直气壮。
    第二,把邯郸打造成荀学研究重镇。这是一项提升邯郸学术地位的工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一是建设荀子研究信息中心。广泛搜集有关荀子的古籍文献、当代研究成果,并将这些资料数字化,争取建立一所在国内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荀学数字图书资料中心;二是在邯郸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规划一批既有学术价值又对地方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的课题,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成果;三是定期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荀子学术研讨会,以此来不断推进海内外的荀学研究。
    第三,积极寻找和构建继承、传播荀子思想的文化符号和载体,将荀子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举办荀子文化节、“荀子中学”的命名都是很好的文化举措。在这方面,还有许多空间可以开发。比如:加强对邯郸地区荀子文化遗迹、传说的发掘和整理,在邯郸博物馆中开辟荀子专题展厅,开发建设荀子文化广场或主题公园,拍摄荀子电视剧等等。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中华先生在《中国·邯郸荀子文化高峰论坛上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先生在《中国·邯郸荀子文化高峰论坛上》演讲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14001315号   邮箱:22993341@qq.com